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2025年高考满分作文(全国贰卷)
赠梦千年:以精神之火点亮文明长河
"昨夜闲潭梦落花",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的清辉中,将对美的追寻凝成诗行;"我欲因之梦吴越",李白在镜湖月色下,以浪漫的想象叩开盛唐气象的大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在病榻之上,让家国情怀化作永恒的精神图腾。这些穿越千年的梦境,恰似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星辰,指引着一代代人追寻生命的诗意。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那便是人类文明最动人的馈赠方式。
一、赠梦者:以诗为舟,摆渡千年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梦境为载体,将精神世界中最珍贵的礼物赠予后世。屈原在《离骚》中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化作楚地的云梦;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把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凝成永恒的梦境。这些文字构筑的梦境,如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在时光长河中永不褪色。当张骞凿空西域带回的不仅是丝绸与香料,更是对异域文明的好奇与向往;当郑和七下西洋,帆影所至之处不仅有瓷器与茶叶,更有文明对话的永恒梦境。这些赠予后世的梦境,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二、追梦人:以行作笔,续写传奇
文明的传承从来不是单向的馈赠,而是双向的精神对话。王羲之在兰亭曲水中看到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被后世书法家化作笔尖的墨香;苏轼在赤壁江心感悟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被无数文人墨客吟诵成永恒的哲思。敦煌藏经洞的经卷跨越时空,让唐代画工的飞天与当代艺术家的笔触相遇;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们,正用现代科技重现百年前匠人的梦境。这些追梦者如同接力赛的选手,将前人的精神火种高高举起,再传递给下一个追寻者。
三、筑梦者:以心为灯,照亮未来
在这个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时代,赠梦的方式更加多元而深刻。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让杂交水稻的穗浪翻滚在神州大地;航天团队的"九天揽月梦",让嫦娥探月工程化作银河中的银桥。这些当代的筑梦者,用行动将个人的梦境转化为集体的追求。就像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商队,他们不仅是物质的传递者,更是文明的播种机。当5G网络将敦煌的飞天舞蹈实时传送至全球,当数字技术让《千里江山图》在虚拟世界中重生,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将人类共同的梦境编织成璀璨的星河。
从诗经中的"寤寐思服"到现代航天的"可上九天",从庄周梦蝶的哲学思辨到量子纠缠的物理奇迹,人类对梦境的探索从未停歇。赠梦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让精神的火种在不同的心灵中点燃新的光芒。正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她们手中的花束飘落千年,却在今天的画布上绽放出新的色彩。当我们学会将梦赠予他人,便是在续写人类文明最壮丽的史诗——每个梦都是文明长河中的浪花,汇聚成推动历史前进的滔滔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