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广东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本)期末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以下是一份针对广东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本)》期末考试的复习笔记,结合知识点、考试重点及模拟试题参考答案整理而成,供参考: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本)复习笔记
一、复习要点
1. 文学分期与时代背景
-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 特点:现实主义为主,强调政治主题,歌颂社会主义建设。
- 代表作品:《红岩》《青春之歌》《创业史》等。
- 重要事件:1958年“双百方针”提出;“三红一创”(《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的创作背景。
- 文革十年(1966-1976)
- 特点:文学创作受限,以“样板戏”和革命宣传作品为主。
- 代表作品: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八个样板戏”。
- 改革开放文学(1977-2000)
- 特点:思想解放,题材多元化,探索人性与社会现实。
- 重要思潮: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等。
- 代表作家:王蒙、莫言、余华、贾平凹、张贤亮、张承志、阿城、韩少功等。
- 新世纪文学(2000至今)
- 特点:全球化与本土化碰撞,网络文学兴起,都市题材、底层叙事、历史重构等。
- 代表作家:阎连科、刘震云、毕飞宇、迟子建、麦家、金宇澄等。
2. 重要文学流派与思潮
- 伤痕文学:揭露“文革”创伤,代表作《班主任》(刘心武)、《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 反思文学:探讨历史与人性,代表作《芙蓉镇》(古华)、《天云山传奇》(卢新华)。
- 寻根文学:回归民族文化本源,代表作家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张承志(《北方的河》)。
- 先锋文学:实验性写作,形式创新,代表作家马原、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家族》)。
- 新写实主义:直面现实,淡化政治,代表作家刘恒、方方、池莉。
- 网络文学:《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痞子蔡)、《鬼吹灯》(天下霸唱)等,分析其传播特点与社会影响。
3. 重要作家与作品分析
- 莫言: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关注乡土文化与历史苦难。
- 余华:冷峻叙事,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探讨生存与人性。
- 贾平凹:乡土与都市题材并重,《浮躁》《废都》《秦腔》等,语言风格独特。
- 王安忆:女性视角与城市书写,《长恨歌》《小鲍庄》等,注重人物心理与社会变迁。
- 铁凝:女性文学代表,《玫瑰门》《笨花》等,探讨女性命运与社会伦理。
4. 文学现象与热点问题
- 朦胧诗:北岛、顾城、舒婷等,打破传统诗歌束缚,代表作《回答》《致橡树》。
- 第五代导演与文学改编:张艺谋《红高粱》、陈凯歌《霸王别姬》等电影对文学的互动影响。
- 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商业化、类型化(如网络文学)、文学边缘化与转型。
- 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如《白鹿原》(陈忠实)对乡土历史的重构,《尘埃落定》(阿来)对藏族文化的书写。
5. 理论与批评
- “重写文学史”:对传统文学史观的反思与重构,代表学者李泽厚、刘再复。
- “文化寻根”:韩少功、阿城等作家对民族文化根源的探索。
- 后现代主义:先锋文学中的解构与实验性写作。
二、期末考试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1. 选择题与名词解释
- 重点内容:文学分期时间、流派代表作家、重要作品名称、文学思潮定义(如“伤痕文学”“寻根文学”)。
- 答题技巧:结合教材目录和章节关键词,梳理时间线与概念定义。
2. 简答题
- 例题方向:
- 简述“十七年文学”的创作特点。
-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区别。
- 贾平凹《浮躁》的文学价值。
- 答题技巧:分点作答,突出时代背景、主题、艺术手法、代表作品等关键词。
3. 论述题
- 例题方向:
- 论述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 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与突破。
- 探讨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 答题技巧:
- 结构清晰:观点+论据(作家、作品、思潮)+结论。
- 结合具体作品与历史事件,引用教材中的理论观点。
4. 作品分析题
- 高频作品:《活着》《白鹿原》《尘埃落定》《长恨歌》《棋王》等。
- 分析角度:
- 主题思想:如《活着》对苦难的诠释,《白鹿原》的家族与历史叙事。
- 艺术特色:如余华的叙事风格,陈忠实的史诗性写作。
- 社会背景:如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如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三、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
试题一(选择题)
1. 中国当代文学“十七年”时期的起止时间是?
A. 1949-1966
B. 1956-1972
C. 1966-1976
D. 1977-2000
答案:A
2. 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A. 艾青
B. 北岛
C. 郭沫若
D. 顾城
答案:B、D(多选题)
试题二(名词解释)
“寻根文学”
参考答案:
寻根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学思潮,主张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断裂。代表作家韩少功、阿城等通过作品探讨地域文化、民间信仰与人性本质,如《爸爸爸》中的“巫楚文化”、《棋王》中的“棋道”与“吃道”哲学。
试题三(简答题)
简述“伤痕文学”的创作特点。
参考答案:
伤痕文学以“文革”为背景,揭露个人与社会的创伤,强调对历史的反思与控诉。
- 主题:直面“文革”造成的肉体与精神伤害,呼唤人性回归。
- 风格:情感强烈,以真实事件为基础,带有纪实性与控诉性。
- 代表作: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等。
试题四(论述题)
论述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参考答案: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民间文化,通过夸张、象征、神话元素重构乡土历史,具有以下特征:
1. 魔幻手法:如《红高粱家族》中“我爷爷”与“我奶奶”的传奇故事,将历史与神话交织。
2. 乡土叙事:以山东高密东北乡为背景,展现乡土社会的苦难与生命力。
3. 社会意义:
- 挑战传统历史叙事,揭示权力对个体的压迫(如《蛙》对计划生育的反思)。
- 通过魔幻视角批判现实,引发对民族精神与文化困境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