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广东开放大学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的整理笔记,结合了课程核心知识点和考试常见题型的解析,供参考学习: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 货币的定义
-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国际支付和储备)。
2. 货币的形态演变
- 金属货币(如金币)、纸币、信用货币(支票、信用卡)、电子货币(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如央行数字货币)。
3. 货币供给层次(M0、M1、M2)
- M0:流通中的现金。
- M1:M0 + 企业活期存款。
- M2:M1 + 定期存款 + 储蓄存款 + 其他存款(如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 重点:理解不同层次货币的流动性差异及统计意义。
二、金融机构体系
1.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 职能:发行货币、调控货币供应、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 广东开放大学考点: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等)。
2. 商业银行
- 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 广东开放大学考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风险、广东本地银行案例(如招商银行、广发银行)。
3. 非银行金融机构
- 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
- 重点:区分不同机构的业务特点及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4. 广东金融发展现状
-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金融机构种类齐全,金融市场规模大,需关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自贸区金融创新等内容。
三、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目标
- 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 中介目标:利率、货币供应量(M2)、通货膨胀率等。
2. 货币政策工具
- 一般性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 选择性工具: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利率限制等。
- 创新型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降准等。
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利率渠道:通过调整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
- 信贷渠道:通过银行信贷规模调控经济活动。
- 资产价格渠道:货币政策对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影响。
4. 广东本地货币政策应用
- 结合广东经济特点(如外向型经济、制造业发达),分析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四、货币创造机制
1.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 基础货币:央行发行的货币(M0 + 商业银行准备金)。
- 货币乘数公式:货币乘数 = 1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现金漏损率 + 超额准备金率)。
- 重点:商业银行如何通过存款派生创造广义货币(M2)。
2. 广东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如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宝)对货币流通速度和M0的影响。
- 数字货币(如数字人民币试点)对货币供给方式的变革。
五、国际金融与汇率
1. 汇率制度类型
-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中国现行制度)。
- 广东考点:粤港澳大湾区的汇率政策与跨境金融合作。
2. 国际收支平衡表
-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
- 重点: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手段(如汇率调整、外汇管制)。
3. 外汇市场与汇率决定理论
- 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资产市场理论。
- 广东案例:广东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
六、金融风险管理
1. 金融风险类型
-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性风险。
- 广东考点:广东作为金融创新活跃地区,需关注金融科技(如区块链、P2P)带来的新型金融风险。
2. 金融监管框架
- 中国“一行两会”(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的监管分工。
- 广东案例:深圳前海自贸区的金融监管创新实践。
七、近年考试高频题型与参考答案
1. 选择题示例
- 题目: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中,不包含以下哪项?
A.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现金漏损率
C. 利率水平
D. 超额准备金率
- 答案:C(利率水平不直接影响货币乘数,但可能影响货币需求)。
2. 简答题示例
- 题目: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 参考答案:
1. 发行货币,维护货币稳定;
2.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
3. 监管金融机构,防范系统性风险;
4. 提供金融服务(如清算、外汇管理)。
3. 论述题示例
- 题目: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中国央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参考答案:
-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可贷资金;
-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如逆回购)调节市场流动性;
- 引导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针对广东等经济大省,定向支持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贷款;
- 运用结构性工具(如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八、复习建议
1. 重点章节:
- 货币供给与创造机制(高频计算题);
- 货币政策工具与传导机制(论述题常考);
- 广东本地金融政策与案例(结合区域特色)。
2. 备考技巧:
- 掌握公式推导(如货币乘数、汇率计算);
- 关注2023年货币政策动向(如降准、结构性工具);
-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数字人民币试点等广东本地热点。
3. 参考资源:
- 教材《货币银行学》(第五版,黄达等编著);
-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最新货币政策报告;
-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白皮书。
九、模拟试题与答案
1. 计算题
- 题目: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5%,超额准备金率为3%,求货币乘数。
- 答案:货币乘数 = 1 / (0.1 + 0.05 + 0.03) = 1 / 0.18 ≈ 5.56。
2. 案例分析题
- 题目:分析广东某外贸企业因人民币升值导致利润下降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 参考答案:
- 原因:人民币升值使出口商品外币标价上涨,竞争力下降;进口成本降低但企业未及时调整。
- 策略:通过外汇远期合约锁定汇率风险;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开拓国内市场以分散风险。
注意事项
- 考试可能涉及广东本地经济政策,需结合教材与最新时事(如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金融举措)。
- 论述题需逻辑清晰,结合理论与实际案例(如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的金融政策)。
- 建议整理思维导图,梳理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框架(货币→银行→政策→国际→风险)。
希望这份复习笔记能帮助你高效备考!如需更详细的资料或具体知识点解析,建议参考课程教材和广东开放大学提供的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