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江苏开放大学无大学英语(A)学习行为评价
江苏开放大学《无大学英语(A)》学习心得笔记
课程概述
《无大学英语(A)》是江苏开放大学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升英语应用能力。课程以“零基础入门”为定位,注重实用性而非应试技巧,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教材配套资源和阶段性测试,帮助学员建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基础。作为在职成人学生,我选择这门课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系统学习弥补英语短板,为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方法与经验总结
1. 线上资源的高效利用
课程依托开放大学的在线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课件、电子教材、练习题库和互动论坛。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利用方法:
- 碎片化学习:利用通勤、午休等零散时间观看10-15分钟的微课视频,避免长时间学习带来的压力。
- 教材与视频结合:先预习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和生词,再观看对应视频讲解,加深理解。
- 练习题库的针对性训练:每周完成2-3次题库练习,重点记录错题并分析原因,逐步巩固薄弱知识点。
- 论坛交流:在课程讨论区分享学习笔记和疑问,与其他学员互相解答,形成互助学习氛围。
2. 听力与口语的突破
- 听力训练:每天早晨用教材配套的音频材料进行跟读,同时借助“每日英语听力”APP收听与课程难度相近的短文或对话,培养语感。
- 口语实践:通过手机语音备忘录录制自己的朗读和情景对话,对比原声纠正发音;加入线上英语角(如HelloTalk)与母语者交流,克服开口恐惧。
3. 阅读与写作的循序渐进
- 阅读技巧:从教材中的短篇阅读开始,逐步过渡到《21世纪英文报》的简易版文章,训练快速抓取主旨和细节的能力。
- 写作入门:先模仿教材中的例句和段落,再尝试用简单句型撰写50-100字的短文,通过平台提交后及时查看教师批注,调整写作思路。
4. 时间管理与自律
- 制定周计划:每周日晚上规划次日学习任务,将学习目标拆解为每日可完成的小任务(如每天背20个单词、完成1个听力练习)。
- 打卡激励:在学习社群中每日打卡,记录学习时长和内容,利用群体监督保持动力。
- 错峰学习:避开工作日的繁忙时段,利用周末集中完成需要深度思考的作业或复习。
课程特色与优势
1. 个性化学习路径
课程允许学员根据自身水平调整学习节奏。例如,听力较弱的学员可反复观看视频讲解,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员可提前完成拓展阅读任务。这种灵活性非常适合在职人士和基础薄弱的学习者。
2. 实践导向的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场景,如购物、问路、职场邮件等,减少了传统英语教学中“为考试而学”的枯燥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我逐渐掌握了在实际中运用英语的技巧。
3. 多样化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不仅包括期末考试,还包含平时的在线作业、听力测试和口语录音评分。这种多元化的评估方式让我意识到,英语能力的提升需要全方位练习,而非仅依赖笔试。
4. 师生互动的便利性
虽然课程以线上为主,但教师会定期在平台发布学习提示和答疑视频。遇到难题时,我通过平台私信或邮件与教师沟通,获得了及时的指导,解决了不少学习中的困惑。
学习中的挑战与应对
1. 时间冲突与自律难题
- 问题:工作繁忙时难以保证每日学习时间,容易产生拖延心理。
- 解决:采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学习+5分钟休息),利用短时高效学习替代长时低效学习;将学习任务与工作日程整合,例如利用午休时间完成听力练习。
2. 听力理解困难
- 问题:初期对教材音频中的连读、弱读和语速感到不适应,导致理解率低。
- 解决:从慢速听力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语速;结合字幕和文本反复听写,直至能听懂80%以上内容。
3. 写作表达不流畅
- 问题:写作时难以组织逻辑清晰的句子,常出现语法错误。
- 解决:先用中文构思段落,再逐句翻译并对照教材例句修改;利用Grammarly等工具检查语法,同时注重积累实用句型。
4. 学习资源筛选
- 问题:网络上英语学习资源过多,容易分散注意力。
- 解决:聚焦课程指定教材和平台资源,仅在需要时补充少量辅助材料(如TED-Ed短视频),避免信息过载。
收获与反思
1. 语言能力的提升
- 听力进步:通过持续练习,能听懂日常对话和简单新闻播报,工作中的英文邮件阅读效率显著提高。
- 口语自信:从不敢开口到能用基础句型进行简单交流,甚至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尝试用英语提问,收获了积极反馈。
- 阅读与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结构和高频词汇,能够独立完成100字左右的短文写作。
2. 学习习惯的养成
- 主动学习意识:不再被动等待教师催促,而是主动规划学习任务,养成了“每天学一点”的习惯。
- 资源整合能力:学会了筛选和利用优质学习资源,避免盲目跟风。
3. 对成人教育的新认识
- 灵活性与自律性并存:开放大学的自主学习模式虽自由,但也对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员具备较强的内驱力。
-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课程让我意识到,英语作为工具性语言,需要持续学习而非短期突击,未来计划继续通过其他课程深化能力。
给未来学员的建议
1. 明确学习目标:提前思考“为什么要学英语”,将目标具体化(如“能看懂产品说明书”或“能用英语做简短报告”),保持学习动力。
2. 善用平台资源:不要只依赖视频课件,教材中的练习和教师提供的拓展链接同样重要。
3. 结伴学习:加入课程群组或线下学习小组,通过互相监督和讨论解决难题。
4. 注重基础积累:避免贪多求快,优先掌握核心词汇和语法,再逐步扩展。
5. 定期自测:每两周进行一次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并调整方法。
课程不足与改进建议
1. 互动性不足:线上课程缺乏实时互动,建议增加直播答疑或小组讨论环节。
2. 教材更新滞后:部分例句和场景较为陈旧,希望引入更多贴近现代生活的案例。
3. 学习反馈延迟:作业批改周期较长,建议优化系统以缩短反馈时间。
结语
《无大学英语(A)》课程虽非传统意义上的“轻松课程”,但其以实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像我这样的成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坚持和方法调整,我不仅完成了课程要求,更收获了“英语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信心。未来,我计划继续挑战更高难度的英语课程,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学习时间:2023年3月-2023年12月
学习成果:期末成绩85分,通过课程考核并获得学分
记录人:XXX
日期:2023年12月30日
希望这篇笔记能为同样选择该课程的学员提供参考,也欢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