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大题库网

国家开放大学历年真题库|作业答案|复习资料一站式下载平台

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分类: 上海开放大学 时间:2025-05-22 03:03:20 浏览:7次 评论:0
摘要: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笔记(广东开放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作业考试答案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国家开放大学
扫码关注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笔记(广东开放大学)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课程,是广东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目标: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 结合中国实际,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二、核心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1.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

- 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理论)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例如,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1.2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 世界观与方法论意义:

提供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科学工具(如矛盾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变革工具:

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如中国脱贫攻坚战的理论支撑)。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2.1 哲学基本问题与唯物论

-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 实践观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科技创新中的体现)。

2.2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核心规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推动社会变革。

-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质变(如中国经济发展从“量”到“质”的转型)。

-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如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第三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1 社会基本矛盾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案例: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案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层建筑)保障市场经济(经济基础)发展。

3.2 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

-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但并非所有社会矛盾都通过阶级斗争解决(需结合具体历史阶段分析)。

- 社会革命的作用:

推动社会形态更替(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 资本原始积累:

通过暴力手段积累资本(如殖民掠夺、圈地运动)。

- 劳动力成为商品:

工人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4.2 剩余价值理论

-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绝对剩余价值)或提高生产率(相对剩余价值)剥削工人。

-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导致财富两极分化(如贫富差距问题)。

4.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进步性:

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科技革命(如工业革命)。

- 局限性:

内在矛盾(经济危机、生态破坏)无法根除。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共产主义理想

5.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缺乏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

5.2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 苏联模式:

初创社会主义制度,但存在僵化问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结合国情,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5.3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

-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按需分配。

-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摆脱剥削与压迫,实现人的潜能释放。

三、学习方法与常见问题解答

学习方法建议

1. 理论联系实际:

-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等案例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

2. 逻辑框架梳理:

- 绘制思维导图,理清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3. 批判性思考:

- 分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优缺点,避免教条主义。

常见问题解答

Q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A:真理需通过实践验证,例如“真理越辩越明”体现了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

Q2:剩余价值与利润有何区别?

- A: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如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表述为利润)。

Q3:如何辩证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 A:既要承认其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性,也要批判其剥削性和内在矛盾。

四、作业与考试建议

1. 作业重点:

- 侧重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如矛盾分析法、剩余价值理论)。

- 结合时事热点(如“共同富裕”“碳中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

2. 复习策略:

- 制作章节关键词笔记,定期回顾核心概念。

- 参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与配套辅导书。

五、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理论体系,更是行动指南。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

1.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中国式现代化”)。

2. 批判与继承的统一: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精髓,又要与时俱进(如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

备注:以上内容为学习笔记框架,具体作业需结合课程要求和教材细节展开。建议通过广东开放大学平台获取官方资料,并参与线上讨论深化理解。

撰写人:XXX

日期:2023年X月X日

文章目录


    评论留言请发表您的神机妙论……

    昵称

    邮箱

    地址

    私密评论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