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广东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学习行为评价
广东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科)学习心得
——读书学习笔记
一、课程概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广东开放大学为专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课程内容涵盖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大模块,结合广东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实践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学习,我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内容总结
1.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深入剖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实践,强调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例如,广东在经济发展中注重“诚信”与“创新”,体现了价值观与实践的统一。
- 道德修养方法:课程通过“慎独”“内省”等传统修身理念,引导学生从日常行为入手培养道德品质。例如,通过分析“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的区别,强调在助人时需兼顾道德勇气与法律风险防范。
- 人生价值与理想信念:课程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探讨如何在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例如,通过“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案例,说明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2. 法律基础部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课程系统介绍了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重点讲解宪法、民法典、刑法等基础法律。例如,通过分析《民法典》中“高空抛物”条款的修订,说明法律如何回应社会热点问题。
- 公民权利与义务:课程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结合广东作为外来人口大省的实际情况,讲解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内容。例如,通过“外卖骑手权益保障”案例,说明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
- 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法庭、法律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例如,通过“网络谣言传播”案例,分析法律如何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三、重点章节学习体会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成长
- 体会:价值观不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指导行动的准则。例如,广东企业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体现了“富强”与“友善”的统一。
- 实践:我开始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尝试用价值观分析问题。例如,在校园生活中,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践行“敬业”与“诚信”的要求。
2. 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 体会: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升华。例如,广东通过地方立法禁止“高空抛物”,既体现了法律的强制性,也引导公众形成文明习惯。
- 反思:过去认为“法律管不了道德”,现在认识到法律可以通过规范行为推动道德进步。例如,垃圾分类立法不仅约束行为,也逐步培养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3. 法治思维的培养
- 体会:法治思维要求理性、程序化解决问题。例如,面对纠纷时,不再依赖“私力救济”,而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 案例:通过学习劳动法,我了解到劳动合同的重要性,未来求职时会更加注重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与公平性。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1.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
- 问题:部分法律条文较为抽象,难以直接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对“正当防卫”的理解停留在课本定义,缺乏具体案例分析。
- 改进:建议增加法律案例讨论环节,结合广东本地案例(如“见义勇为”地方立法)深化理解。
2. 道德修养的内化困难
- 问题:对“慎独”“内省”等传统修身方法的实践缺乏具体指导,难以转化为日常习惯。
- 改进:希望课程增设道德实践模块,如“每日道德反思日记”或“社区服务打卡”,促进知行合一。
五、学习收获与展望
1. 收获
- 思想层面: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
- 能力层面:掌握了基本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与维权能力。
- 行动层面:开始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社区志愿服务,践行所学理念。
2. 展望
未来,我将继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尤其关注广东在法治建设与道德教育方面的创新实践。例如,关注“数字法治”“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协同”等前沿议题,努力将理论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
六、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次价值观的重塑与法治意识的觉醒。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思想道德是立身之本,法律是社会之基,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正以创新实践为全国提供着“德法共治”的鲜活案例。未来,我将以课程所学为指引,在个人成长与服务社会中践行“德法兼修”的理念。
撰写时间:2023年X月X日
撰写人:XXX
注:本文结合课程内容与个人实践撰写,力求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教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