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安徽开放大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习行为评价
安徽开放大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习心得
一、课程概述与学习背景
安徽开放大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活动设计方法及实践技能。作为在职幼教工作者,我选择这门课程是为了系统提升自身健康教育专业素养,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视频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作业等形式,让我在灵活学习的同时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二、核心知识点梳理与理解
1.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课程首先明确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三维目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具体涵盖以下内容:
- 身体保健:营养膳食、疾病预防、运动习惯培养;
- 生活技能:个人卫生习惯、安全防护意识、自我保护能力;
- 心理健康:情绪管理、同伴交往、抗挫折能力;
- 健康认知:对身体结构、生命现象的初步认识。
学习体会:通过对比传统健康教育仅关注生理健康的局限性,我意识到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例如,课程中提到的“情绪温度计”活动设计,通过绘画和角色扮演帮助幼儿识别情绪,这让我在班级实践中尝试设计了“心情角”,显著提升了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2. 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课程强调健康教育活动设计需遵循生活化、游戏化、整合性原则。具体方法包括:
- 情境模拟法:如创设“医院角色区”让幼儿扮演医生与患者,学习疾病预防知识;
- 实践操作法:组织“小小营养师”活动,让幼儿动手搭配三餐;
-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动画视频讲解刷牙步骤,结合儿歌强化记忆。
学习体会:在设计“安全过马路”活动时,我原本计划直接讲解交通规则,但通过课程启发,改为用积木搭建模拟街道,让幼儿分组扮演行人、交警和司机。这种游戏化设计不仅增强了趣味性,还让幼儿在互动中自然掌握规则,效果远超预期。
3. 健康教育评价与家园共育
课程指出,健康教育评价需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档案袋等方式全面评估幼儿发展。同时强调家园协同的重要性,例如:
- 家园互动手册: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健康行为表现;
- 家长工作坊:邀请家长参与“家庭健康日”活动,统一教育理念。
学习体会:在班级中实施“健康打卡”计划时,我设计了“健康小达人”记录表,让幼儿每日记录运动、饮食和情绪状态,并鼓励家长签字反馈。此举不仅帮助幼儿建立健康习惯,还增进了家校沟通,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在家更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三、学习中的挑战与突破
1. 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难题
初期学习时,面对“运动游戏设计”等抽象概念,我曾因缺乏直观案例而感到困惑。通过反复观看课程视频中的教学示范,并结合本地幼儿园实际条件,最终设计出适合小班的“小青蛙跳荷叶”游戏(利用废旧纸箱制作荷叶道具),成功解决了资源不足的问题。
2. 特殊儿童健康教育的个性化策略
课程中关于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多动症幼儿)的健康教育指导让我深受启发。我尝试为班级中一名注意力缺陷幼儿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专注力训练小游戏”(如“听指令拍手”)逐步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并与家长合作调整作息时间表,两个月后幼儿的专注时长提升了30%。
四、课程收获与未来计划
1. 专业能力的提升
- 掌握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系统方法;
- 能够运用观察记录、访谈等工具进行教育评价;
- 形成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 教学实践的改进方向
- 环境创设:进一步优化班级健康角,增加互动性材料;
- 课程整合:将健康教育融入语言、艺术等领域,如通过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开展龋齿预防活动;
- 科研探索:计划开展“幼儿午睡质量与环境因素关系”的小课题研究。
五、对课程的建议
1. 增加本土案例:补充安徽地区特色健康教育资源(如地方饮食文化、民俗卫生习惯);
2. 强化实践指导:提供更详细的活动设计模板和评价量表;
3. 拓展线上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库,方便学习者随时调用教学视频、课件等。
六、结语
通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健康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石。未来将继续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幼儿创造更科学、更温暖的成长环境。正如课程中反复强调的:“健康教育不是说教,而是让幼儿在体验中爱上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者:XXX
日期:2023年X月X日
学习平台:安徽开放大学在线教育平台
附:学习成果展示
- 设计的“健康小达人”记录表(截图/扫描件)
- 家长反馈问卷统计表(数据图表)
- 班级健康教育活动照片集(5张精选照片)
(注:实际提交时需补充附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