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安徽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学习行为评价
安徽开放大学外国文学专题学习笔记
引言
在安徽开放大学的外国文学专题课程中,我系统学习了从古希腊文学到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研读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戏剧、歌德《浮士德》、卡夫卡《变形记》等。通过文本细读、文化背景分析和跨时代比较,我对外国文学的演变规律、思想内涵及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个人收获三个维度展开总结。
一、课程内容概述
1. 文学史脉络梳理
课程以时间为轴,将外国文学划分为六个主要阶段:
- 古希腊罗马文学:神话史诗(荷马史诗、赫西俄德)、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哲学散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中世纪文学:宗教文学(但丁《神曲》)、骑士文学(《亚瑟王传奇》)、市民文学(《列那狐传奇》)。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觉醒(彼特拉克、薄伽丘)、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麦克白》)、西班牙黄金时代(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理性批判(伏尔泰、卢梭)、浪漫主义抒情(歌德《浮士德》、拜伦《唐璜》、雪莱《西风颂》)。
-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自然主义(左拉《萌芽》)。
-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意识流(乔伊斯《尤利西斯》)、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待戈多》)、存在主义(加缪《局外人》)。
2. 核心主题与思想
课程强调外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母题:
- 人性探索:从古希腊的“命运与自由意志”到现代主义的“个体异化”。
- 社会批判:如狄更斯揭露工业革命的阴暗面,陀思妥耶夫斯基探讨道德困境。
- 哲学思辨:但丁的神学宇宙观、卡夫卡的荒诞哲学、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
- 艺术形式创新:从十四行诗到意识流小说,文学形式随思想观念同步演变。
二、重点章节分析与心得
1. 《神曲》:中世纪的宇宙图景
- 内容解析:但丁通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三重旅程,构建了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下的道德审判体系。维吉尔象征理性,贝雅特丽齐象征信仰,体现人文主义与宗教的复杂关系。
- 个人感悟:但丁对地狱罪人的细致描绘(如贪食者浸泡在泥潭),既是对中世纪道德规范的维护,也暗含对教廷腐败的批判。这种“双重性”让我意识到,文学不仅是时代的镜子,更是思想冲突的战场。
2. 《哈姆雷特》:人文主义困境
- 主题提炼:哈姆雷特的延宕并非懦弱,而是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理性与情感、行动与沉思、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方法论启示:通过分析“戏中戏”(《捕鼠器》)的元戏剧手法,理解莎士比亚如何通过形式实验深化主题。这让我意识到,文学形式的选择与内容表达密不可分。
3. 卡夫卡《变形记》:现代人的异化寓言
- 文本细读: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荒诞情节,映射工业化社会中人的工具化。家庭从依赖到抛弃的转变,揭示了资本主义伦理对亲情的消解。
- 跨时代对比:与19世纪现实主义作品(如《包法利夫人》)相比,卡夫卡用象征手法更直接地触及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体现文学对时代症候的敏锐捕捉。
三、学习方法与收获
1. 文本细读与背景结合
- 案例:研读《浮士德》时,结合德国启蒙运动背景,理解歌德如何通过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的契约,探讨理性与感性、知识与权力的辩证关系。
- 收获:学会将文学文本置于具体历史语境中,避免孤立解读。
2. 比较文学视角
- 实践:对比分析《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中的“理想主义者”形象,前者是骑士精神的悲剧,后者是人文主义的困境,二者共同构成欧洲近代思想转型的注脚。
- 启发:跨文化比较能揭示不同文明对同一主题的诠释差异,如东方文学中的“英雄”与西方史诗的对比。
3. 批判性思考
- 反思:课程鼓励质疑经典。例如,重新审视《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独立”,需结合19世纪英国女性地位的历史局限,避免现代价值观的简单投射。
- 结论:文学研究需警惕“时代错位”,需以历史相对主义为前提。
四、学习反思与未来计划
1. 不足与改进
- 理论深度不足:对现代主义中的“无意识”理论(如弗洛伊德影响)和后现代解构主义(如巴赫金对话理论)理解较浅,需加强理论文献阅读。
- 跨学科联系薄弱:未来计划结合艺术史、哲学史,拓宽文学研究的维度。
2. 未来方向
- 专题研究:选择“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城市书写”作为毕业论文方向,分析《尤利西斯》《地铁》等作品中的都市空间与意识流叙事的关系。
- 实践应用:将文学分析方法迁移到当代流行文化(如科幻小说、影视),探索经典理论的现代意义。
结语
安徽开放大学的外国文学专题课程,不仅让我系统掌握了文学史框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对话能力。文学不仅是过去的遗产,更是理解人类精神世界的钥匙。未来,我将继续以开放的视角,在经典与当代的对话中深化对文学价值的认知。
笔记日期:2023年11月
记录人:XXX
参考资料:安徽开放大学课程讲义、《外国文学史》(郑克鲁编)、相关作家作品原文及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