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福建开放大学★汽车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以下是一份针对福建开放大学《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的期末复习笔记,结合了核心知识点、常见题型及参考答案的框架。建议结合教材和课程资料进一步细化。
福建开放大学《汽车检测技术》期末复习笔记
一、考试重点内容梳理
1. 汽车检测技术基础
- 定义与分类:汽车检测技术是通过专业设备和方法对汽车性能、安全性和排放进行评估的技术。分为安全检测、综合性能检测和维修检测。
- 检测目的:确保车辆安全、环保、经济,延长使用寿命,符合法规要求。
2. 汽车检测站与检测设备
- 检测站类型:安全检测站、综合性能检测站、维修检测站。
- 常用设备:
- 发动机检测设备:尾气分析仪、示波器、气缸压力表。
- 底盘检测设备:制动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
- 电气系统检测设备:万用表、故障诊断仪(OBD-II)、充电系统检测仪。
- 其他设备:四轮定位仪、灯光检测仪、轴重仪。
3. 发动机检测与诊断
- 检测项目:气缸密封性、点火系统、燃油系统、排放污染物(CO、HC、NOx、PM)。
- 检测方法:
- 气缸压力检测(压缩压力、燃烧压力)。
- 尾气分析(怠速法、双怠速法、瞬态工况法)。
- 故障诊断流程:读取故障码→分析数据流→针对性检测→维修验证。
4. 底盘检测技术
- 制动系统检测:
- 制动力检测(盘式/鼓式制动器)。
- 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制动液检查。
- 制动系统性能标准(如制动力平衡、制动距离)。
- 转向系统检测:转向力、侧滑量、转向盘自由行程。
- 悬架与车轮检测:四轮定位参数(前束、外倾角、主销后倾角)、轮胎动平衡。
5. 电气系统检测
- 蓄电池检测:电压、电解液密度、启动电流。
- 充电系统检测:电压调节器、发电机输出电压、线路电阻。
- 灯光系统检测:远近光灯亮度、光轴偏移量、转向灯功能。
6. 汽车排放与环保法规
- 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PM)、氮氧化物(NOx)限值,OBD-II系统要求。
- 排放控制技术:三元催化转化器、EGR(废气再循环)、DPF(颗粒捕集器)。
7. 汽车安全检测
- 灯光检测:近光灯高度、远光灯发光强度。
- 侧滑检测:侧滑台的使用及标准(前轮侧滑量应≤5m/km)。
- 车速表检测:实际车速与仪表显示的误差范围(≤±4%)。
8. 汽车检测流程与标准
- 检测流程:预检→上线检测→数据分析→故障诊断→维修→复检。
- 检测标准:参考国家标准(如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二、常见题型与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 例题: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 CO
- B. HC
- C. NOx
- D. 氧气(O₂)
- 答案:D. 氧气(O₂)
2. 判断题
- 例题:四轮定位检测时,前轮前束值过大会导致轮胎外侧异常磨损。
- 答案:错误(前束过大会导致轮胎内侧异常磨损)。
3. 简答题
- 例题:简述汽车安全检测的主要项目。
- 参考答案:
- 制动系统性能检测(制动力、制动距离、侧滑量)。
- 灯光系统检测(近光灯高度、远光灯发光强度)。
- 车速表误差检测。
- 车辆外观安全装置检查(如安全带、喇叭、后视镜)。
4. 案例分析题
- 例题:一辆轿车在检测时发现尾气CO含量超标,可能的原因及检测步骤?
- 参考答案:
- 可能原因:空燃比失调(混合气过浓)、点火系统故障、三元催化器失效。
- 检测步骤:
1. 读取并分析OBD故障码。
2. 检查空燃比相关传感器(如氧传感器、MAF传感器)。
3. 检测点火系统(火花塞、点火线圈、高压线)。
4. 检查三元催化器工作状态。
5. 根据数据流定位具体故障点。
三、高频考点总结
1. 发动机检测
- 尾气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及排放限值。
- 气缸压力检测标准(冷态下≥1.0MPa,热态下≥1.2MPa)。
- 故障码解读(如P0171:混合气过稀)。
2. 底盘检测
- 制动力平衡标准:后轴制动力总和≥后轴轴荷的60%。
- 四轮定位参数的调整范围(如前轮外倾角:-1°~+1°)。
3. 电气系统
- 蓄电池的电压标准:静止电压≥12V,启动电压≥9V。
- 灯光检测中近光灯的光轴偏移量要求(左右偏移≤170mm,上下偏移≤50mm)。
4. 法规与标准
- 国六排放标准对颗粒物(PM)的限值:≤4.5mg/km。
- 安全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不得上路。
四、复习建议
1. 重点章节回顾:
- 第3章(发动机检测)、第5章(底盘检测)、第7章(排放与环保)是高频考点。
2. 设备操作流程:
- 熟记尾气分析仪、制动试验台、四轮定位仪的操作步骤。
3. 案例分析强化:
- 结合教材中的故障案例,理解检测流程与逻辑。
4. 公式与标准值:
- 记忆关键参数(如制动力计算公式、排放限值、灯光偏移量)。
5. 模拟测试:
- 通过往期试卷或在线题库练习,熟悉题型和时间分配。
五、注意事项
1. 考试形式:可能包含理论题(选择、判断、简答)和实际操作题(案例分析、流程图填空)。
2. 答题技巧:
- 案例分析题需分步骤作答,结合检测设备和标准值。
- 简答题注意术语的准确性(如“侧滑量”而非“滑移量”)。
3. 教材结合:部分题目可能直接来自教材中的图表或实验数据,建议重点复习。
六、附录:核心术语表
| 术语 | 解释 |
|-|--|
| OBD-II | 车载诊断系统第二代,用于读取车辆故障码。 |
| 前束 | 前轮前端距离小于后端距离的差值,影响轮胎磨损。 |
| 瞬态工况法 | 模拟车辆实际行驶工况的尾气检测方法,精度较高。 |
| 轴荷 | 汽车各轴对地面的压力,用于计算制动力平衡。 |
| 三元催化转化器 | 将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排放控制装置。 |
参考答案示例(部分)
简答题:简述四轮定位的主要参数及作用。
- 前轮前束:调整轮胎磨损和行驶稳定性。
- 主销后倾角:提供自动回正力矩。
- 车轮外倾角:减少悬架磨损,改善轮胎接触面。
- 前轮前束与外倾角配合不当会导致轮胎异常磨损。
温馨提示
- 考试前建议整理一份公式与标准值对照表,方便快速查阅。
- 实际操作题需注意安全规范(如检测前车辆预热、设备校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