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大题库网

国家开放大学历年真题库|作业答案|复习资料一站式下载平台

上海开放大学国学经典选读作业答案

分类: 上海开放大学 时间:2025-05-05 16:00:12 浏览:8次 评论:0
摘要:上海开放大学国学经典选读作业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 学校: 上海开放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作业考试答案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国家开放大学
扫码关注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上海开放大学国学经典选读作业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

学校: 上海开放大学

平台: 国家开放大学

题目如下:

1. 1. 以王弼《老子注》、《周易注》、郭象《庄子注》、张湛《列子注》为代表的玄学思潮,开启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进程。

答案: 正确

2. 2. 先秦显学为道家与儒家。

答案: 错误

3. 3. 南北朝、隋、唐兴盛理学。

答案: 错误

4. 4. 商朝崇尚“鬼神”,周朝掀起“人文”思潮。

答案: 正确

5. 5. 国学就是儒学。

答案: 错误

6. 6. 墨家始祖墨翟,先学道家,后创墨家,全面反对儒家。

答案: 错误

7. 7. 宋、明兴盛佛学。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 8. 法家主张“礼不下庶人”。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 9. 法家价值序列:道、术、法、势。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 10. 狭义国学主要是指“代表中国最核心内容的主流学术思想”。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 11. 《道德经》又称“五千文”。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 1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庄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 13. 道家的“道德”与儒家的“道德”意思相同。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 14. 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是子路。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5. 15. “名家”源出于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6. 16. “国学”一词,最初指

A. 小学

B. 国家学校

C. 学术文化

D. 大学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7. 17. 《法经》的作者是

A. 李悝

B. 商鞅

C. 吴起

D. 子夏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8. 18. 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是

A. 韩非

B. 李斯

C. 荀子

D. 子夏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9. 19. 全面论述自由、平等,理念超前的先秦诸子之作是

A. 《论语》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20. 20. 吕思勉认为,从根本上全面影响了先秦学术的是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21. 21. 把我国学术分为七个阶段的学者是

A. 吕思勉

B. 郭齐勇

C. 章太炎

D. 汤志钧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22. 22. 道家的核心观念是

A. 天道

B. 道德

C. 平等

D. 自由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23. 23. “朴”字原义为

A. 淳朴

B. 树皮

C. 没有晾干的鼠肉

D. 未加工过的木料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24. 24. 《老子》第三十八章中“不德”指的是

A. 没有道德

B. 不自矜有德

C. 没有得到

D. 不得意忘形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25. 25.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一语出自

A. 《逍遥游》

B. 《人间世》

C. 《齐物论》

D. 《大宗师》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26. 26. 老庄之“道”指的是“天道”,又可称

A. 道德

B. 大道

C. 道理

D. 道教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27. 27. 《庄子疏》的作者是

A. 郭象

B. 成玄英

C. 陆德明

D. 王弼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28. 28. 《庄子》一书中被斥为“天之戮民”的是

A. 孟子

B. 子思

C. 孔子

D. 子贡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29. 29. 《庄子·大宗师》的主旨是

A. 自由

B. 养生

C. 平等

D. 顺道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30. 30. 与孟子基本处于同时代的先秦诸子是

A. 老子

B. 庄子

C. 荀子

D. 墨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31. 31. 从《庄子·齐物论》中“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引申出的成语是

A. 绰约多姿

B. 大相径庭

C. 沉鱼落雁

D. 游刃有余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32. 32. 又被称为《南华真经》的著作是

A. 《老子》

B. 《周易》

C. 《墨子》

D. 《庄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33. 33. 惠子属于

A. 道家

B. 阴阳家

C. 法家

D. 名家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34. 34. 《论语·公冶长》中孔子问弟子志向,颜回的回答是

A.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B. 愿无伐善,无施劳

C.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D.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35. 35. 《论语·学而》中“就有道而正焉”之“就”的意思是

A. 就算

B. 迁就

C. 立刻

D. 靠近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36. 36. 《论语·里仁》中“造次必于是”之“造次”的意思是

A. 困顿

B. 仓促

C. 轻率

D. 片刻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37. 37. 中国最早的私学创办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荀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38. 38. 孔子弟子中曾向孔子问“学稼”、“学为圃”,而被孔子斥为“小人”的是

A. 卜商

B. 樊迟

C. 子游

D. 孟孙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39. 39. 孔子整理的儒家“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和

A. 《尔雅》

B. 《孝经》

C. 《左传》

D. 《春秋》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40. 40. 成语“相濡以沫”出自

A. 《庄子?逍遥游》

B. 《庄子?人间世》

C. 《庄子?大宗师》

D. 《庄子?齐物论》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41. 41. 鲁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回答:君使臣

A. 以仁

B. 以慈

C. 以义

D. 以礼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42. 42. 下列四人哪个是孟子弟子

A. 公都子

B. 告子

C. 子路

D. 子贡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43. 43. 在《孟子·告子》一文中,孟子认为“羞恶之心”就是

A. 仁

B. 礼

C. 智

D. 义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44. 44. 孔子死后,儒家分裂为

A. 七派

B. 八派

C. 九派

D. 十派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45. 45. “国学”一词与“西学”相对,用于指我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46. 46. 天之道,犹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也。 1、 老子以“张弓”比喻 A) 圣人出世 B) 天道运行 C) 君臣关系 D) 射箭技术 2、 与文中“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意思相近的是 A) 万物负阴而抱阳 B)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C)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D) 惟道是从 3、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是 A) 天道 B) 人道 C) 小人 D) 圣人 4、 文中“见贤”的意思是 A) 被称贤者 B) 拜见贤人 C) 寻找贤人 D) 贤人自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47. 47. 阅读《老子·二十五章》,回答问题: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 文中“有物混成”指的是 A) 万物 B) 天道 C) 人类 D) 动物 2、 文中“周行而不殆”之“殆”的意思是 A) 危殆 B) 疲困 C) 怠惰 D) 欺诈 3、 文中“远曰反”之“反”指的是 A) 反复 B) 返回 C) 反对 D) 背离 4、 老子说“域中有四大”,指的是道、天、地、人,俗见有“三才”之说,指的是 A) 道、天、地 B) 天、地、法 C) 天、地、人 D) 天、道、物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48. 48. 阅读《老子·一章》,回答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 文中“常有”、“常无”指的是 A) 名 B) 道 C) 阴 D) 阳 2、 文中“徼”的意思是 A) 边界 B) 错综 C) 因循 D) 侥幸 3、 “两者同出”句中的“两者”是指 A) 无、有 B) 道、名 C) 阴、阳 D) 天、地 4、 文中“玄”的意思是 A) 黑色 B) 寂静 C) 虚情假意 D) 幽深难解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49. 49. 阅读《荀子·性恶》节选,回答问题: 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故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势,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用此观之,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然则性而已,则悖乱在己。 1、 本节的中心论点是 A)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B) 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 C) 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 D) 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2、 “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性不知礼义”两句反驳的是 A) 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势 B)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C)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D) 礼义非故生于人之性 3、 文中缺乏说服力的观点是 A) 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B) 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 C) 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 D) 然则性而已,则人无礼义 4、 文中“然则性而已”之“已”的意思是 A) 止 B) 以 C) 矣 D) 也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50. 50. 阅读《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夫婴儿不剔首则復痛,不揊痤则寖益。剔首、揊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之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夫求圣通之士者,为民智之不足师用。昔禹决江浚河,而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郑人谤訾。禹利天下,子产存郑,皆以受谤,夫民智之不足用亦明矣。故举士而求贤智,为政而期适民,皆乱之端,未可与为治也。 1、 韩非说“不知治者”主张“得民之心”,暗指 A) 老子 B) 墨子 C) 孔子 D) 孟子 2、 作者反对“得民之心”的理由是 A) 民智犹婴儿之心不足用 B) 伊尹、管仲无所用 C) 上为民而民不知悦 D) 大禹、子产皆受谤 3、 韩非以慈母治婴儿头疮一例说明 A) 婴儿不懂事 B) 慈母医术好 C) 民智不可用 D) 君王有仁心 4、 文中列举了君上为百姓好却招来百姓的误解,以为君上酷、严、暴和 A) 私 B) 贪 C) 虐 D) 戾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51. 1.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52. 2. 孟子批判墨子、庄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53. 3. 所谓王道,即以仁义、礼教治天下。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54. 4. 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55. 5. 孟子说:“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56. 6. “墨经”中有对力学、光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57. 7. 荀子认为,孟子不了解人性,也不明白天性与人为的区别。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58. 8. 墨学的核心部分,都与儒学针锋相对。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59. 9. 墨子主张尚贤,老子明确提出“不尚贤”。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60. 10. 墨子主张“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61. 11. 韩非认为孔子推崇周礼、周道,墨子推崇夏政、夏道。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62. 12. 韩非认为“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63. 13. 韩非受“黄老思潮”影响,特别推崇《老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64. 14. 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65. 15. 孔子整理的儒家“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和

A. 《尔雅》

B. 《孝经》

C. 《左传》

D. 《春秋》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66. 16. 孔子讲孝,根本目的是

A. 孝父

B. 忠君

C. 爱民

D. 复礼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67. 17. 结集清代考据家言的《论语》集注著作是

A. 何晏《论语集解》

B. 刘宝楠《论语正义》

C. 朱熹《论语集注》

D. 皇侃《论语义疏》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68. 18. 被称为“我国古代辩对散文的开元者”和“驳论文体的滥觞”的先秦著作是

A. 《韩非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庄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69. 19. 春秋时为晋国的乐师,擅长辨音的人是

A. 易牙

B. 子都

C. 师旷

D. 龙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70. 20.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先秦诸子是

A. 孟子

B. 荀子

C. 墨子

D. 老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71. 21. 孔子死后,儒家分裂为

A. 七派

B. 八派

C. 九派

D. 十派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72. 22. 在《孟子·告子》一文中,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每个人固有的,但人与人的善恶相差数倍,是因为

A. 被环境影响

B. 不思考探求

C. 天性比人差

D. 破罐子破摔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73. 23. 相传是暴君的古代统治者是

A. 桀

B. 尧

C. 舜

D. 禹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74. 24. 儒家集大成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子思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75. 25. 主张“天治天事,人治人事”的先秦诸子是

A. 韩非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76. 26. 《荀子·性恶》中“性恶则与圣王”之“与”的意思是

A. 参与

B. 等待

C. 随从

D. 相与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77. 27.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出自

A. 《庄子》

B. 《老子》

C. 《荀子》

D. 《墨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78. 28. “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一语出自

A. 《论语》

B. 《孟子》

C. 《墨子》

D. 《荀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79. 29. 食草家畜称刍,食谷家畜称

A. 兽

B. 禽

C. 豕

D. 豢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0. 30. 荀子认为可以用来矫治“人性恶”的是

A. 圣王君子

B. 礼义法度

C. 仁义礼乐

D. 积淀文学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1. 31. 荀子认为善就是

A. 法正之治

B. 正理平治

C. 礼义之化

D. 圣王之治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2. 32.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此语出自

A. 墨子

B. 杨朱

C. 老子

D. 宰我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3. 33. 《墨子·尚贤》中“举公义,辟私怨”之“辟”的意思是

A. 逃避

B. 避免

C. 驳斥

D. 隐藏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4. 34. 《墨子·尚贤》中“刑政之治”之“治”的意思是

A. 治理

B. 惩罚

C. 安定

D. 整顿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5. 35. 《墨子·尚贤》中有“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一句,“一物”指的是

A. 防盗防贼

B. 为凿一门

C. 趋贤行义

D. 尚贤崇义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6. 36. 《墨子》中由弟子记载墨子生平与言行的篇目有:《耕柱》、《公孟》、《鲁问》、《公输》和

A. 《贵义》

B. 《备城门》

C. 《明鬼》

D. 《非儒》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7. 37. 下列学者属于墨学专家的是

A. 钱穆

B. 高明

C. 孙诒让

D. 陈鼓应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8. 38. 墨子认为为政的根本是

A. 尚贤

B. 兼爱

C. 兼利

D. 尚同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89. 39. 称“墨子真天下之好者也”的是

A. 孔子后学

B. 庄子后学

C. 荀子后学

D. 墨子后学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0. 40. 被学界称为“墨经”的除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外,还包括

A. 《非乐》、《非命》

B. 《尚贤》、《尚同》

C. 《节用》、《节葬》

D. 《大取》、《小取》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1. 41. 《韩非子·显学》中“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所指的是

A. 老子学说

B. 杨朱学说

C. 孟子学说

D. 墨子学说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2. 42. 《韩非子·显学》中“国之脂泽粉黛”比喻的是

A. 美女

B. 法度

C. 君权

D. 仁义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3. 43. 《韩非子·显学》中“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指的是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4. 44. 以下成语出自《韩非子》的是

A. 朝三暮四

B. 螳臂当车

C. 滥竽充数

D. 无中生有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5. 45. 阅读《荀子·性恶》节选,回答问题: 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 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陶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是性、伪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假之人有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且化礼义之文理,若是则让乎国人矣。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1、 本节论述的主题是 A) 礼义故生于人之性 B) 性、伪之所生不同 C) 圣人同于众者性也 D) 礼义生于圣人之伪 2、 下面不属于本节论据的是 A) 陶人埏埴为器 B) 化礼义之文理 C) 人有资财而分者 D) 骨体肤理好愉佚 3、 荀子认为,圣人与众人无异的是 A) 伪 B) 善 C) 性 D) 真 4、 文中“拂夺”的意思是 A) 争夺 B) 违背 C) 除去 D) 抢劫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6. 46. 阅读《荀子·性恶》节选,回答问题: 故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 1、 文中“檃栝”是指 A) 使木材柔软的方法 B) 使金属锋利的工具 C) 矫正木材弯曲的工具 D) 使人性变善良的方法 2、 荀子在本节中论证的观点是 A) 人性本恶,故需师法礼义矫正 B) 木材、金属都需矫正才能使用 C) 古代圣王懂得礼义、法度的重要性 D) 道礼义者为君子,违礼义者为小人 3、 荀子认为,古代圣王建礼义、制法度的目的是 A) 巩固圣王统治 B) 为了约束小人 C) 教化并矫正人性 D) 为了培养君子 4、 “化师法”之“化”的意思是 A) 被感化 B) 使成为 C) 使转变 D) 被教化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7. 47. 阅读《墨子·兼爱上》,回答问题: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1、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本节提到的“乱” A) 臣子之不孝君父 B) 君自爱而不爱民 C) 父不慈子,兄不慈弟 D) 贼爱其身,不爱人身 2、 本节的主旨是 A) 圣人明察天下乱的原因 B) 天下人人自爱而不爱人 C) 察乱皆起不相爱 D) 子孝父父亦慈子 3、 墨子说的“孝”的含义是 A) 臣子服从君父 B) 子为父母守丧 C) 子孝父兄,父兄慈子 D) 子女服从并伺候父母 4、 墨子“兼爱”与孔子“泛爱”的根本区别是 A) 兼爱一视同仁,泛爱则有等差 B) 兼爱指父与子,泛爱指国与国 C) 泛爱一视同仁,兼爱则有等差 D) 泛爱指人与人,兼爱指君与臣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8. 48. 阅读《墨子·尚贤上》,回答问题: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1、 相传出身奴隶,为厨师,后被汤重用的人是 A) 闳夭 B) 泰颠 C) 伯益 D) 伊尹 2、 被称为“西伯”的人是 A) 商汤 B) 文王 C) 伯益 D) 大禹 3、 “美章而恶不生”之“章”意思是 A) 规章 B) 花纹 C) 彰显 D) 奏章 4、 本节的主旨是 A) 得士则名立功成,美章恶不生 B) 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 C) 尚贤就要让贤 D) 圣君皆重贤士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99. 49. 阅读《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1、 本节的论点是 A) 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B)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 C) 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D)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 2、 韩非用“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为例想说明 A) 儒、墨取舍相反不同 B) 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C) 儒、墨后学各有主张 D) 儒、墨后学皆不可必 3、 韩非说“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他们取于尧、舜的不同是 A) 孔子取“礼乐”,墨子取“非乐” B) 孔子取“忠孝”,墨子取“兼爱” C) 孔子取“丧礼”,墨子取“节葬” D) 孔子取“仁政”,墨子取“禅让” 4、 文中“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意同 A) 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 B) 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C)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D) 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0. 50. 《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1. 1. 万物各有各的“理”,“理”的总和即为“道”。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2. 2. 孔子提倡君子“杀身成仁”,孟子提倡君子“舍生取义”。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3. 3. 孔子重“礼”,孟子重“义”,荀子重“法”。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4. 4. 墨子主张尚贤,老子明确提出“不尚贤”。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5. 5. 《论语·子路》中“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的意思是:君子对自己不知道的事,该持存疑的态度。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6. 6. 《老子》第二十一章中的“众父”,义同第一章的“万物之母”。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7. 7. 先秦显学为道家与儒家。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8. 8. 《道德经》又称“五千文”。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09. 9. 《老子》第一章中“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指的是从“无”和“有”的不同角度去体悟、认知道的存在和内涵。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0. 10. 瞽瞍是尧的父亲。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1. 11. 庄子把天道称为“真宰”“真君”。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2. 12. 章太炎认为:“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3. 13. 孟子兼崇“礼”、“法”,兼崇“王”、“霸”。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4. 14. 宋、明兴盛佛学。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5. 15. “藐姑射神人”出自孟子笔下。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6. 16. 《庄子·逍遥游》中庄子向惠子建议把大葫芦用来

A. 盛水浆

B. 作腰舟

C. 作酒杯

D. 作水瓢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7. 17. 下列学者属于墨学专家的是

A. 钱穆

B. 高明

C. 孙诒让

D. 陈鼓应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8. 18. 中国最早的私学创办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荀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19. 19. 又被称为《南华真经》的著作是

A. 《老子》

B. 《周易》

C. 《墨子》

D. 《庄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0. 20. 《韩非子·显学》中“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必然之道”是指

A. 德治

B. 自治

C. 礼治

D. 法治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1. 21. 《史记》记载,自言“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的先秦诸子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墨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2. 22. 春秋时为晋国的乐师,擅长辨音的人是

A. 易牙

B. 子都

C. 师旷

D. 龙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3. 23. 鲁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回答:君使臣

A. 以仁

B. 以慈

C. 以义

D. 以礼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4. 24. 惠子属于

A. 道家

B. 阴阳家

C. 法家

D. 名家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5. 25. 认为人性的基本特征是“怀私”的明清文学家是

A. 黄宗羲

B. 顾炎武

C. 龚自珍

D. 王夫之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6. 26. “国学”一词,最初指

A. 小学

B. 国家学校

C. 学术文化

D. 大学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7. 27. 《论语·八佾》中“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之“易”的意思是

A. 隆重办丧事

B. 依条件办丧事

C. 按丧礼办丧事

D. 节俭办丧事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8. 28. 《荀子·性恶》中“性恶则与圣王”之“与”的意思是

A. 参与

B. 等待

C. 随从

D. 相与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29. 29. 下列四人哪个是孟子弟子

A. 公都子

B. 告子

C. 子路

D. 子贡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0. 30. 《庄子·齐物论》说“有情而无形”,指的对象是

A. 圣人

B. 自然

C. 天道

D. 道德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1. 31. 孟子认为人天生都固有“四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和

A. 慈爱之心

B. 仁义之心

C. 恻隐之心

D. 正义之心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2. 32. 《非十二子》的作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3. 33. 孔子把巧言善辩称为

A. 奸

B. 佞

C. 谄

D. 媚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4. 34. 墨子认为为政的根本是

A. 尚贤

B. 兼爱

C. 兼利

D. 尚同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5. 35. 《韩非子·显学》中“国之脂泽粉黛”比喻的是

A. 美女

B. 法度

C. 君权

D. 仁义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6. 36. 从《庄子·齐物论》中“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引申出的成语是

A. 绰约多姿

B. 大相径庭

C. 沉鱼落雁

D. 游刃有余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7. 37. 先秦诸子之中唯一强调“鬼神”的学派是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8. 3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

A. 《孟子》

B. 《老子》

C. 《墨子》

D. 《论语》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39. 39. 具有注重科学、实证的理性精神的先秦诸子学派是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0. 40. 荀子认为违反本性的行为是

A. 见长不敢先食

B. 饿了就想吃饱

C. 冷了就想穿暖

D. 累了就想休息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1. 41. 《庄子·大宗师》的主旨是

A. 自由

B. 养生

C. 平等

D. 顺道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2. 42. 《墨子·尚贤》中“举公义,辟私怨”之“辟”的意思是

A. 逃避

B. 避免

C. 驳斥

D. 隐藏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3. 43. 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是

A. 韩非

B. 李斯

C. 荀子

D. 子夏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4. 44. 成语“相濡以沫”出自

A. 《庄子?逍遥游》

B. 《庄子?人间世》

C. 《庄子?大宗师》

D. 《庄子?齐物论》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5. 45.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一语出自

A. 《逍遥游》

B. 《人间世》

C. 《齐物论》

D. 《大宗师》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6. 46. 阅读《韩非子·显学》节选,回答问题: 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主以为俭而礼之。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大毁扶杖,世主以为孝而礼之。夫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也。今孝戾、侈俭俱在儒、墨,而上兼礼之。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行曲则违于臧获,行直则怒于诸侯,世主以为廉而礼之。宋荣子之议,设不斗争,取不随仇,不羞囹圄,见侮不辱,世主以为宽而礼之。夫是漆雕之廉,将非宋荣之恕也;是宋荣之宽,将非漆雕之暴也。今宽廉、恕暴俱在二子,人主兼而礼之。自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而人主俱听之,故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听行如此,其于治人又必然矣。 1、 “世主以为俭而礼之”之“礼”的意思是 A) 庆贺 B) 礼赞 C) 礼让 D) 厚待 2、 韩非认为导致“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的原因是 A) 人主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 B) 漆雕之议,不色挠,不目逃 C) 愚诬之学、杂反之辞争 D) 宋荣子之议,设不斗争 3、 本节中韩非列举的儒、墨杂反之行是 A) 海内之士,言无定术,行无常议 B) 儒者服丧三年,墨者服丧三月 C) 墨子俭,孔子侈;漆雕廉,宋荣宽 D) 是宋荣之宽,将非漆雕之暴也 4、 韩非以“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比喻 A) 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 B) 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C) 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戾也 D) 其于治人又必然矣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7. 47. 阅读《老子·二十一章》,回答问题: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状哉?以此。 1、 “孔德之容”之“孔”的意思是 A) 孔子 B) 虚空 C) 伟大 D) 通达 2、 文中“惟恍惟惚”、“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与第一章中哪句意思相近 A) 玄之又玄 B) 众妙之门 C) 可道非常道 D) 可名非常名 3、 “其中有信”之“信”指的是 A) 信心 B) 信验 C) 信息 D) 信奉 4、 文中“众父”是指 A) 祖父 B) 天道 C) 神父 D) 上帝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8. 48. 阅读《庄子·逍遥游》节选,回答问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廓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1、 文中“贻”的意思是 A) 遗留 B) 讥笑 C) 连累 D) 赠送 2、 惠子把葫芦击破的原因是 A) 太小 B) 太脆 C) 无用 D) 太重 3、 文中“大本”之“本”指的是 A) 树根 B) 树干 C) 树枝 D) 树叶 4、 惠子用葫芦、樗树两例比喻 A) 庄子之言大而无用 B) 符合规矩就是有用 C) 无用之材必须毁掉 D) 被庙堂用才有价值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49. 49. 阅读《庄子·大宗师》节选,回答问题: 颜回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尔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1、 本篇篇名《大宗师》中的“宗师”指的是 A) 圣人 B) 天道 C) 神人 D) 祖先 2、 “坐忘”与以下哪个词的意思相近 A) 齐物 B) 间世 C) 斋戒 D) 心斋 3、 文中“堕肢体”的意思是 A) 残害身体 B) 身体残废 C) 丧忘身体 D) 身体坠落 4、 孔子归纳颜回“坐忘”的本质是 A) 生死无常,顺从物化,无所拘执 B) 顺从天道,接受物化,丧忘仁义 C) 万物齐同于道,理当无所偏爱 D) 形体当如槁木,心灵如同死灰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150. 50. 阅读《墨子·尚贤上》,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1、 古代“六艺”包括礼、乐、书、数和 A) 射、御 B) 诗、文 C) 画、印 D) 琴、棋 2、 本节的主旨是 A) 强调以贤治国的必要性 B) 说明使贤者增多的方法 C) 指出尚贤的重要性 D) 要让贤人富贵起来 3、 文中墨子认为的“国家之珍,社稷之佐”有 A) 两种人 B) 三种人 C) 四种人 D) 五种人 4、 “社稷”的意思是 A) 社会 B) 土神 C) 谷神 D) 国家

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正确答案。

文章目录


    评论留言请发表您的神机妙论……

    昵称

    邮箱

    地址

    私密评论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