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甘肃开放大学宪法学期末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以下是一份针对甘肃开放大学宪法学期末考试的复习笔记,涵盖常见考点、题型分析及答题思路。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一步巩固。
宪法学期末考试复习笔记
一、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1. 选择题(单选、多选):占30%-40%,主要考察宪法基本概念、原则、制度等。
2. 简答题:占20%-30%,需简明扼要回答宪法核心知识点。
3. 论述题:占30%-40%,需结合理论与实践展开分析,体现逻辑与深度。
4. 案例分析题:占10%-20%,考察宪法条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二、重点知识点梳理
1. 宪法的基本概念
- 宪法定义:国家的根本法,规定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等内容。
- 宪法特征:最高法律效力、根本性、原则性、程序严格性。
- 宪法分类: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
2. 宪法基本原则
- 党的领导:中国宪法的根本原则(2018年宪法修正案新增)。
- 人民主权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人权保障原则: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法治原则:宪法第5条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民主集中制: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
3. 国家制度
-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宪法第1条)。
-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宪法第1条)。
-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018年修正)。
-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重要内容)。
-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第2条)。
4.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 基本权利:
- 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宪法第34条)、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第35条)。
- 人身权利: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第38条)、住宅不受侵犯(第39条)、通信自由(第40条)。
- 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第42条)、休息权(第43条)、物质帮助权(第45条)。
- 宗教信仰自由:第36条。
- 监督权与救济权: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权、获得赔偿权(第41条)。
- 基本义务:
-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第52条)。
- 遵守宪法和法律(第53条)。
- 依法纳税(第56条)。
-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第54条)。
5. 宪法修正案(重点2018年修正)
- 新增内容: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宪法第1条)。
- 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序言部分)。
- 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第5条)。
- 增加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第72条)。
- 增加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第3章新增监察委员会一节)。
- 修改内容:
- 取消国家主席、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第79条)。
- 增加“生态文明”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序言部分)。
6. 宪法实施机制
- 宪法解释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第67条)。
- 宪法监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地方各级人大无权解释宪法。
- 违宪审查:通过备案审查制度对法律、法规进行合宪性审查。
- 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2018年修正)。
7. 宪法相关制度
- 选举制度: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乡镇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县级以上间接选举)。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权、自治机关(人大和政府)、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特别行政区制度: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基本法的效力。
- 宪法与港澳台:宪法对香港、澳门的宪制基础(如香港基本法第1条),台湾问题的宪法表述(序言)。
三、高频考点与易错点
1. 党的领导与宪法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的核心特征,但需注意其与人民主权原则的结合。
2. 公民权利的限制:如言论自由的边界(不得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等)。
3. 宪法修正案的影响:2018年修正案对国家主席制度、监察委员会等的修改需重点记忆。
4. 宪法诉讼:中国尚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但可通过司法审查间接保障权利。
5. 国家机构职权:区分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如立法权、监督权的差异)。
四、典型题型与参考答案思路
1. 简答题示例
题目:简述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
答案思路:
- 宪法第13条: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国家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公民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2. 论述题示例
题目:结合宪法,分析“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现实意义。
答案思路:
- 宪法依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33条。
- 现实意义:
-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推动立法、司法、行政领域的人权保障(如《民法典》《刑事诉讼法》的修订)。
- 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构建和谐社会。
- 具体措施:通过司法解释、立法完善、公民教育等落实人权保障。
3. 案例分析题示例
题目:某地方政府因城市规划需要征收村民土地,但未依法给予补偿。村民集体上访,要求维护财产权。请结合宪法分析此事件。
答案思路:
- 宪法依据:
- 宪法第10条: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 宪法第13条: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征收或征用需依法并补偿。
- 问题分析:
- 地方政府行为可能违反宪法财产权保障条款,未履行补偿义务。
- 公民可通过行政诉讼或宪法监督途径维权。
- 建议:
- 地方政府应严格依法征收,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
- 国家需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与程序,加强监督。
五、复习建议
1. 重点章节:宪法总论、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修正案、国家机构(尤其是监察委员会)。
2. 对比记忆:
-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
- 宪法修正案前后条款的差异(如2018年与1982年宪法)。
3. 案例结合:关注近年宪法相关热点事件(如个人信息保护、监察体制改革)。
4. 答题技巧:
- 简答题分点作答,条理清晰。
- 论述题需结合理论与实例,结构为“定义—分析—结论”。
- 案例题先引用宪法条文,再分析问题,最后提出建议。
六、模拟试题精选
1. 选择题:
- 中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 )?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B
2. 多选题:
- 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 )?
A. 依法纳税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