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贵州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以下是一份针对贵州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考试的复习笔记,涵盖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和复习重点。由于试卷内容未提供,以下内容基于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的一般考试范围整理,供参考:
贵州开放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复习笔记
一、考试范围与重点提示
1. 时间范围:通常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文学发展。
2. 核心内容:
- 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文学价值。
- 文学思潮与流派(如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
- 文学现象分析(如“朦胧诗”、网络文学等)。
- 重要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3. 题型预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作文题(分析题)。
二、重要作家与作品
(一)1949-1970年代
1. 老一辈作家:
- 柳青:《创业史》(农村题材,社会主义建设主题)。
- 杨沫:《青春之歌》(革命历史小说,知识分子成长)。
- 梁斌:《红旗谱》(农民革命斗争史诗)。
2. 特殊时期文学:
- “样板戏”:如《沙家浜》《红色娘子军》(革命现代戏,政治性极强)。
(二)1970-1990年代(新时期文学)
1. 伤痕文学:
- 卢新华:《伤痕》(反思“文革”创伤,开创伤痕文学先河)。
- 刘心武:《班主任》(揭露“文革”对青年的毒害)。
2. 改革文学:
-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工业改革题材,展现改革者形象)。
3. 寻根文学:
- 阿城:《棋王》(“文化寻根”,探讨传统文化与人性)。
- 韩少功:《爸爸爸》(湘西文化批判,象征手法)。
4. 先锋文学:
-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叙事实验,元小说特征)。
-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苦难叙事,黑色幽默)。
5. 女性文学:
- 铁凝:《哦,香雪》(乡村女性觉醒,诗意语言)。
- 王安忆:《长恨歌》(上海女性命运与城市变迁)。
(三)1990年代至今
1. 第五代作家:
- 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魔幻现实主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贾平凹:《废都》《秦腔》(乡土中国与知识分子困境)。
- 余华:《活着》《兄弟》(苦难与生存哲学)。
2. 新生代与网络文学:
- 网络文学:《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痞子蔡)、《鬼吹灯》(天下霸唱)等。
- 70后作家:毕飞宇《推拿》、李洱《应物兄》(现实主义与知识分子书写)。
三、重要文学思潮与流派
1. 伤痕文学(1970年代末):
- 特点:直面“文革”创伤,揭露历史伤痛。
- 代表作:《班主任》《天云山传奇》。
2. 反思文学(1980年代):
- 深度反思历史与人性,如张贤亮《灵与肉》、张炜《古船》。
3. 寻根文学(1980年代中期):
- 主张“文化寻根”,如韩少功《文学的“根”》。
4. 先锋文学(1980年代后期):
- 叙事实验与形式创新,代表作家:马原、余华、苏童。
5. 新写实主义(1990年代):
- 注重生活原生态,如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
6. 女性文学:
- 关注女性命运与性别议题,如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王安忆《长恨歌》。
四、高频考点与答题技巧
(一)名词解释
- 关键词: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朦胧诗。
- 答题要点:
- 定义(时间、代表作家、核心主张)。
- 代表作品及特点。
- 文化/历史背景与意义。
(二)简答题
- 常见问题:
1. 余华《活着》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 主题:生存与苦难,对生命韧性的礼赞。
- 艺术特色:冷峻叙事、黑色幽默、民间故事化表达。
2. 莫言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 民间传说与现实交织,如《红高粱》中的抗日叙事与超现实元素。
3. 铁凝《哦,香雪》的象征意义?
- 香雪象征乡村女性对现代文明的向往,火车象征现代化进程。
(三)论述题
- 典型题目:
1. 分析“寻根文学”的文化意义:
- 回应文化断层,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价值。
- 批判现代性对传统的破坏,如韩少功《爸爸爸》对湘西文化的批判。
2. 比较余华与贾平凹的创作差异:
- 余华:魔幻与冷峻(《活着》);贾平凹:乡土现实主义(《秦腔》)。
3. 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表现:
- 主题:从政治叙事转向个体经验、文化反思。
- 形式:实验性写作(先锋文学)、网络文学兴起。
(四)作文题(分析题)
- 常见题型:
- 分析某部作品的主题与时代背景(如《平凡的世界》与改革开放)。
- 比较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如莫言与贾平凹)。
- 论述当代文学的现实意义(如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冲击)。
五、参考答案示例
简答题示例:
问题:简述“朦胧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
参考答案:
- 特点:
1. 冲破传统诗歌的直白表达,强调意象的象征性和多义性。
2. 关注个体情感与精神世界,反思历史与社会。
3. 语言晦涩,注重形式创新(如断句、跳跃性结构)。
- 代表诗人: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树》)。
论述题示例:
问题:试论莫言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参考答案: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中国民间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技巧,其特征表现为:
1. 民间传说与神话元素:如《红高粱家族》中“我爷爷我奶奶”的野性生命力,借鉴了山东民间故事。
2. 超现实叙事:《生死疲劳》以动物视角轮回叙述,打破线性时间,增强寓言性。
3. 乡土现实的变形:将高密东北乡的历史苦难转化为魔幻场景(如《丰乳肥臀》中的荒诞情节)。
4. 文化批判:通过魔幻手法揭示历史暴力与人性异化,如《蛙》中“计划生育”政策的隐喻表达。
意义:莫言的创作既继承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传统,又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成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的独特声音。
六、复习建议
1. 重点作家作品:莫言、余华、贾平凹、铁凝、阿城、韩少功等。
2. 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
3. 结合教材与课堂笔记:注意贵州开放大学课程可能强调的地域性文学(如贵州本土作家)。
4. 答题技巧:分析题需结合文本细节,论述题需结构清晰(论点+论据+结论)。
希望这份复习笔记能帮助你高效备考!祝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