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安徽开放大学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笔记
——安徽开放大学2023年城市管理学课程学习总结
一、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00分,题型设置科学合理,重点考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能力。试卷结构如下:
1. 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主要考察城市管理学基础概念、核心理论及政策法规。高频考点包括:
- 城市管理的定义与特征
- 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构成
- 城市管理的三大支柱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乡规划法》等法规要点
2. 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涉及城市管理职能划分、智慧城市技术应用、城市治理模式比较等综合知识点。例如:
- 城市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规划、建设、维护、发展)
- 智慧城市技术体系中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应用
- 政府主导型与社会协同型治理模式的异同点
3. 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要求对核心概念进行系统性阐述,如:
- 城市管理中"条块分割"现象的成因与解决路径
- 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失灵表现
- 城市更新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
- 城市应急管理的"平战结合"机制设计
4. 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
侧重理论深度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典型题目包括:
- 试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 结合安徽城镇化进程,分析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难点
5. 案例分析题(1题,20分)
以安徽省内典型案例为背景,如:
- 合肥市"城市大脑"智慧化改造项目
- 黄山市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
- 马鞍山市滨江生态修复工程
二、高频考点梳理
(一)城市管理基础理论
1. 城市管理的内涵演变
- 传统市政管理(基础设施维护)
- 现代城市综合管理(空间治理、社会管理、经济调节)
- 城市治理现代化(多元共治、法治化、智能化)
2. 城市管理主体体系
- 政府主体:市、区、街道三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住建、城管、环保等)
- 市场主体:PPP模式、特许经营制度在市政公用事业中的应用
- 社会主体: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市民参与机制
- 特殊主体:安徽特色中的"街居制"与"社区网格化管理"
(二)城市管理实务要点
1. 城市规划实施机制
-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地位
- 规划许可制度与违法建设查处流程
- 安徽省"多规合一"改革实践案例
2.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 城市风险源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 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运作机制
-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级标准与处置流程
3.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四治一体"策略(轨道治骨干、公交治基础、慢行治特色、停车治补充)
- 安徽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
-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管理的法规依据
(三)政策法规重点
1. 《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 城市容貌标准制定程序
- 市政设施维护责任划分
- 违章建筑拆除的法定程序
2.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
- "一核一圈五区"空间布局解析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要点
-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求
3. 城市更新相关政策
- 征收补偿的"房票"制度创新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原则
- 老旧小区改造的"1+N"政策体系
三、典型试题解析
(一)简答题示例
题目:简述城市治理中的"多元共治"模式
参考答案:
1. 主体多元化: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市民共同参与
2. 职能互补化:行政管理、市场调节、社会协同、公众监督各司其职
3. 决策民主化:建立多方协商机制,如安徽的"社区议事会"制度
4. 运行法治化:以《城市居委会组织法》《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等为制度保障
5. 技术智能化:运用大数据平台实现治理信息共享(如合肥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
(二)论述题解析
题目:试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参考答案结构:
1. 理论基础:公共治理理论与韧性城市理念
2. 制度创新:
- 完善"大部门制"改革(如合肥市城管局职能整合)
- 建立城市治理标准体系(参考《安徽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导则》)
3. 技术赋能:
- 构建城市智能中枢系统
- 推广5G+物联网应用场景(如芜湖市智慧路灯项目)
4. 参与机制:
- 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 创新市民参与渠道(合肥"数字治理"小程序应用)
5. 法治保障:
- 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
- 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马鞍山市城管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三)案例分析题解析
题目:分析黄山市宏村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参考答案要点:
1. 矛盾表现:
- 旅游开发带来的游客承载压力
- 商业化对文化遗产本体的侵蚀
- 当地居民生活需求与保护要求的冲突
2. 矛盾根源:
- 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开发收益与保护成本的失衡)
- 管理主体职责不清(文旅局、住建局、村委会职能交叉)
- 法规执行力度不足(《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缺失)
3. 解决方案:
- 建立古建筑保护基金(参考徽州区"古建认领"制度)
- 制定游客流量管控方案(运用大数据监测系统)
- 构建多方协商平台(成立由政府、专家、村民代表组成的保护委员会)
- 推行"活态保护"模式(如屯溪老街"非遗+商业"业态调整)
四、答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1. 选择题应试:
- 注意区分"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等易混淆概念
- 关注安徽本地政策文件(如《安徽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方案》)
- 掌握典型数据(如2022年安徽省城镇化率62.5%)
2. 简答题规范:
- 采用"总分式"结构,先定义再分点阐述
- 结合安徽案例增强说服力(如铜陵市"城市矿产"循环经济模式)
- 注意术语准确性(如"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区别)
3. 论述题要点:
- 构建"理论+政策+案例"三维答题框架
- 安徽特色要点:皖南传统村落保护、皖北资源型城市转型
- 运用比较分析法(如对比长三角其他省份的治理模式)
4. 案例分析技巧:
- 首先定位案例涉及的管理领域(规划、保护、安全等)
- 分析问题时结合课程理论(如运用"三不管"地带理论分析管理盲区)
- 解决方案要具体可行(参考绩溪县"古民居产权流转"试点经验)
五、复习建议
1. 重点章节:
- 第三章"城市治理主体重构"(占比约25%)
- 第五章"智慧城市技术应用"(结合安徽"城市大脑"建设)
- 第七章"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安徽近年防汛抗旱案例)
2. 复习资料:
- 教材第二章"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图表分析
- 课程视频中提及的合肥市城市治理改革案例
- 202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型城镇化部分
3. 时间分配:
- 基础概念记忆:3天(每天2小时)
- 案例分析训练:2天(重点分析教材P128、P189、P245案例)
- 真题模拟:2套试卷(建议使用2022年安徽开放大学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