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大题库网

国家开放大学历年真题库|作业答案|复习资料一站式下载平台

内蒙古开放大学矿井测量#学习行为评价

分类: 内蒙古开放大学 时间:2025-05-22 07:23:26 浏览:1次 评论:0
摘要:内蒙古开放大学矿井测量#学习行为评价 内蒙古开放大学《矿井测量》课程学习笔记与心得
国家开放大学作业考试答案

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立即关注 国开搜题微信公众号,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国家开放大学
扫码关注

作业辅导
扫码关注
论文指导
轻松解决学习难题!

内蒙古开放大学矿井测量#学习行为评价

内蒙古开放大学《矿井测量》课程学习笔记与心得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矿井测量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形式:线上理论学习 + 线下实践操作

学习周期:2023年3月—2023年12月

1.1 课程背景

内蒙古地区煤炭、稀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矿井测量作为采矿工程的重要技术支撑,直接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和资源开发效率。内蒙古开放大学开设的《矿井测量》课程,旨在培养具备矿井测量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内容涵盖矿井测量的基本原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及安全规范等模块。

1.2 课程内容

- 理论部分:

- 矿井测量概述与基础理论

- 地面控制测量与井下导线测量

- 矿井高程测量与贯通测量

- 矿图绘制与数字化技术

- 矿井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理

- 实践部分:

- 全站仪、水准仪、陀螺仪等仪器的操作训练

- 井下实地测量与数据采集

- 矿图绘制软件(如CAD、CASS)的使用

- 测量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

二、学习方法与过程

2.1 线上学习策略

- 系统性学习:

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我通过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分阶段完成视频课程、教材阅读和在线测试。例如,先掌握地面控制测量的理论,再结合井下导线测量的案例分析,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 互动学习:

利用课程论坛与同学讨论难点问题,如“井下导线测量中的误差来源”“矿图等高线绘制技巧”等。通过提问与回答,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资源拓展:

除课程提供的资料外,我补充学习了《煤矿测量学》《工程测量技术规范》等专业书籍,并观看B站、知乎上的测量实操视频,弥补线上教学的实践不足。

2.2 线下实践与反思

- 仪器操作训练:

在学校实训室反复练习全站仪对中整平、水准仪读数等基础操作,逐步从“手忙脚乱”到“得心应手”。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测量方法的精度差异,理解了陀螺仪定向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必要性。

- 井下实地考察:

参与了一次校企合作的井下测量实训,亲身体验了井下环境的特殊性(如低照度、高湿度、通风条件限制)。在实际操作中,我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例如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快速布设导线点。

- 数据处理与分析:

使用Excel和CAD软件处理实训数据时,发现数据误差超出允许范围,通过重新检查测量记录和计算过程,最终定位到仪器对中偏差问题,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测量工作的严谨性。

三、学习中的挑战与突破

3.1 理论难点

- 贯通测量误差分析:

初学时对“平面坐标误差”“高程误差”等概念感到困惑,通过绘制误差传递示意图,结合具体案例(如某煤矿巷道贯通误差计算),逐步掌握了误差分配与调整方法。

- 矿图识读与绘制:

矿图中的符号系统和等高线原理需要反复记忆与练习,我制作了矿图符号速查手册,并通过绘制简化版巷道剖面图巩固技能。

3.2 实践难点

- 井下环境适应:

井下光线不足、设备噪音大,初期操作仪器时容易紧张。通过多次模拟训练,逐渐适应了井下工作环境,学会了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测量任务。

- 团队协作问题:

在实训中,因分工不明确导致数据记录混乱,后通过制定详细的测量流程表和明确角色分工,提升了团队效率。

3.3 突破方法

- 案例驱动学习:

针对理论难点,主动寻找内蒙古当地煤矿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查阅某露天煤矿的数字化测量报告,结合课程内容理解其技术路线。

- 工具辅助学习:

使用“测量之星”APP模拟井下导线测量场景,通过虚拟操作熟悉流程;利用Python编写简单脚本,自动计算导线点坐标,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四、学习收获与启示

4.1 知识层面

- 系统掌握矿井测量全流程:

从地面控制网建立到井下导线延伸,再到最终的矿图绘制,理解了各环节的逻辑关系和相互影响。

- 熟悉内蒙古矿区特点:

学习了内蒙古地区煤矿多为露天与井工并存、地质构造复杂的背景,针对性地掌握了在松软岩层、断层带等特殊条件下的测量技术。

- 安全意识提升:

通过安全规范课程和井下实训,深刻认识到测量人员在矿井中的角色不仅是技术提供者,更是安全风险的预警者。

4.2 能力层面

- 仪器操作能力:

掌握了全站仪、水准仪、陀螺仪等专业仪器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井下导线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 数据分析能力:

学会使用误差理论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能通过最小二乘法调整导线闭合差,确保成果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 应急处理能力:

在井下实训中模拟了突发涌水、瓦斯超限等场景,掌握了紧急撤离和数据备份的应急措施。

4.3 思维层面

- 全局观与细节把控:

矿井测量需要兼顾整体工程规划与局部数据准确性,培养了我在复杂环境中平衡宏观与微观的能力。

- 跨学科整合:

将测量学与采矿工程、地质学知识结合,例如在分析巷道变形时,需同时考虑地质构造和测量误差的影响,增强了综合思维能力。

五、课程不足与改进建议

5.1 现存问题

- 实践环节较少:

课程中井下实训仅1次,且时间较短,难以全面覆盖不同矿区环境下的测量场景。

- 软件操作指导不足:

CAD和CASS软件的高级功能(如三维建模)未在课程中详细讲解,导致部分学生在数据处理时效率低下。

- 案例地域针对性弱:

部分案例来自外省矿区,与内蒙古实际地质条件(如风积沙地层、煤层赋存特征)的关联性不足。

5.2 改进建议

1. 增加模拟实训:

开发井下虚拟现实(VR)测量系统,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反复练习高风险操作。

2. 强化软件培训:

增设软件操作专题课程,提供内蒙古矿区的实测数据供学生练习。

3. 引入本地专家讲座:

邀请内蒙古大型煤矿的测量工程师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增强课程实用性。

六、未来学习与应用计划

6.1 短期目标

- 考取测量相关证书:

计划参加注册测绘师考试,系统学习国家测绘标准与规范。

- 深化误差理论研究:

针对井下导线测量误差,查阅文献并尝试用MATLAB进行模拟分析。

6.2 长期目标

- 服务内蒙古矿区发展:

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内蒙古露天煤矿边坡监测或井工矿巷道变形分析,助力矿区安全生产。

- 探索智能化测量技术:

关注无人机测绘、激光扫描等新技术在矿区的应用,尝试将其与传统测量方法结合,提升效率。

七、总结与感悟

通过《矿井测量》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更深刻体会到测量工作的“精准”与“责任”二字的分量。在内蒙古这片资源富饶的土地上,矿井测量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矿工生命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关键环节。未来,我将继续深耕这一领域,努力成为既能扎根理论又能应对复杂现场的测量工程师。

学习笔记撰写人:XXX

日期:2023年12月20日

附录:学习资源推荐

1. 教材:《矿井测量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 工具:南方测绘全站仪操作

文章目录


    评论留言请发表您的神机妙论……

    昵称

    邮箱

    地址

    私密评论
    评论列表(共有0条评论)